Minerva決策分析碩士學程面試心得

密涅瓦NDA面試

上週四上午6:30,透過電腦視訊完成了Minerva決策分析碩士班的線上面試。去年在書審階段就被刷掉,今年從頭再來又前進了一步,看到面試通知信裡寫著「這是決定是否錄取的最後一關」的時候,心裡非常高興,但也無比緊張。

當天面試時間表訂30分鐘,實際對談了大約50分鐘,自己覺得過程的流還蠻順的,但也怕只是自我感覺良好。連續刷了一個禮拜的信箱有沒有來自密涅瓦的新信後,今天早上打開信箱,耶,我錄取了!

在面試的前兩天,非常感謝台灣第一個錄取Minerva碩士班的李佳達老師撥冗協助做了一場模擬面試,在答得亂七八糟之後回家痛定思痛檢討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並拿朋友考商學院的面試題目來練習答題。事前模擬的那些題目跟正式面試即使並不一樣,但是在準備的過程中有一些體會,讓我臨場被問到即使是意料之外的問題時也沒有慌了手腳,記錄在這邊和大家分享。

閱讀更多

分享這篇文章

是印度生意難談?還是我們有太多的一廂情願?

印度生意

第一次去印度,也是在二十幾次印度出差經驗中唯一不像在工作的一次,是大約十年前跟老闆一起盛裝出席參加客戶嫁女兒的儀式。隔天重禮數的客戶怕我們無聊,派廠長帶我們去泰姬瑪哈陵參觀。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神奇與壯麗自不在話下,參觀完心滿意足地走向停車場的路上,看到幾個孩子頂著大太陽、拿著手工串珠項鍊在路邊兜售,有點好奇的向其中一個孩子問這項鍊多少錢?

「500盧比。」(大約250台幣)

我其實也沒想買,加上不知道這樣價格到底合不合理,於是就繼續向前走去。

「400盧比。」孩子追了上來。

我繼續向前走,坐上車。

「300盧比。」孩子在我關上門前大喊。

司機發動車輛。

「250盧比,先生,請考慮一下。」

咦,打了對折,這樣一個文創小物折合台幣才125元?轉頭對上眼看著這孩子,曬太陽曬那麼久了也很辛苦,那就買了吧。

怎知看到我掏出錢買,另一個孩子拿著手上的一把項鍊邊衝邊大喊:

「先生!先生!我手上這三串加起來只要200盧比就好!」

我臉上一陣青一陣白,看向旁邊一臉似笑非笑看著我的廠長,有點惱火地問他:「你來這裡很多次了,一定知道這些小販都在敲詐觀光客吧,為什麼剛剛不幫我?」

廠長說:「這是你們之間的交易,我不干涉。

從這個小故事來說說印度人做生意與我們的不同。

閱讀更多

分享這篇文章

鍵盤防疫,遊戲玩起來!一分鐘體驗新冠病毒的傳播及預防

 

coronavirus-1

看不見摸不著的新冠病毒,是如何快速傳播的?

Fatih Erikli 創作了一個小遊戲(連結在此)。這個小遊戲是依據SIR模型所設計,目的是讓大眾更容易理解新冠肺炎的傳播,詳細設計邏輯在網頁下方有說明。SIR本身是一個簡化的傳染病模型,探討在一個封閉的空間範圍裡,如果存在著感染者,何時所有人會都得病?流行高峰會在何時出現?全體免疫會在何時出現?

在遊戲畫面中,Susceptible 表示易受感染者,目前雖然健康,但處於可能受感染的風險中。在畫面中以「灰色」表示。Infected 表示已受感染者,目前有報告指出新冠病毒感染者在無症狀的情況下可能也具傳染力。在畫面中以「紅色」表示。Recovered 表示曾受感染但已康復。在畫面中以「綠色」表示。如果受感染後死亡,則以骷髏表示。

要提醒大家的是,為了簡化以方便理解,在遊戲中預設康復後就不會再受感染。然而目前醫學上還沒有足夠的證據來告訴我們,新冠肺炎的患者在康復後是否能夠對這個病毒永遠免疫哦。

以下是操作方式介紹:

閱讀更多

分享這篇文章

迎向四字頭的一百篇挑戰:部落格連續更新半個月的數據小記

統計 20200414

今年 7 月中旬我就邁入四字頭了,每年生日都想嘗試不一樣的事,今年想要用「寫 100 篇對人有幫助的文章」來做為紀念。

標準有三:

  • 1000 字以上
  • 公開發在部落格
  • 要對人有幫助不能只是紀錄生活

從4月1日開始,目標是在7月19日之前達成,現在這篇是第17篇。

因為在wordpress有裝簡單的數據統計工具(目前也只看得懂這些),前兩天看後台時發現有趣的變化覺得蠻受激勵的,跟大家分享。

數據菜鳥懂的很少,如果有誤讀之處也請各路大大不吝指正。

閱讀更多

分享這篇文章

找到你的利基市場:Pat Flynn 線上研討會筆記

找到你的利基市場

去年底我參加了一場Pat Flynn的線上研討會(webinar),可說是對自己開國際貿易線上課程的臨門一腳,把當時的筆記和大家分享,本篇所有的內容來自Pat Flynn,想知道更多也可以追蹤他的網站或訂閱他的電子報。

這場研討會的主題是”Find your niche, find your future.” 找到你的利基市場,就是找到未來。

整場的主題用一句話就是「如何找出自己身上有市場性的細分優勢」。

閱讀更多

分享這篇文章

真實世界只能靠輸出來改變:我讀《最高學以致用法》

最高學以致用法

「真實世界」只能靠輸出來改變。

封底的這句話 ,與我的信念不謀而合。

什麼是改變世界?是要天翻地覆的大幅度更新才算,還是只要讓今天的世界跟昨天產生微小的不同就算?如果是前者,憑一己的小小努力怎麼看都做不到,但別急著放棄,試試後者的定義如何?即使是撿一張紙屑、對孩子說一句讚美的話、寫下一篇讀書心得這樣小小的事,如果持續做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累積到一個量之後可能會帶來質變。例如周遭的人漸漸不丟垃圾而讓環境變好,孩子想要被讚美而增加了我們所鼓勵的行為、讀書心得的大量寫作讓知識內化提昇自己的解決問題能力等。這些改變都起源於我們做了什麼,而不是想了什麼。

閱讀更多

分享這篇文章

素養導航:一門讓我腦子越來越好使的課程(上)

素養導航-1

愛因斯坦曾說:「如果我有1小時拯救世界,我會花55分鐘去確認問題,只以5分鐘尋找解決方案。」

面對未來的學習,重點不是去死記更多知識,而是如何幫自己準備一套應對未知的思考習慣。「素養導航」系列課程的設計概念,李佳達老師參考密涅瓦大學的未來思考習慣教學法及大歷史深度案例,將學習內容拆解為分項的「素養導航」,帶領學員有效分段釐清,並透過深入的個案,進行組合應用。

顧名思義,這是一套在學習知識、解決問題時,幫助我們快速走出迷霧的導航系統。透過十週的訓練,讓學習者逐步建立面對未知、解決未來問題的能力。每週兩小時、總共十週的線上課程,目前剛完成了前六週的有效學習以及問題解決的部分,在進入最後階段前,想寫篇文章簡短輸出這段時間的學習。

閱讀更多

分享這篇文章

「素養導航:問題解決與大歷史導論」的課前對焦

(這是在二月初時的課前對焦所做的筆記)
密涅瓦的學習不是分科目,而是透過不同的學科來練習思考習慣。
*課前:讓學生做預習、寫課前作業,請學生帶課前作業來討論
*一開始上課,先討論學生帶來作業,再用SLIDO測驗學習狀況,然後開始講解這堂課要講的內容
*課中透過活動、AR等輔助素材,讓學生學習
Q:在新的素養導航課程中,教學的單位變成什麼?
A:變成思考習慣,例如「問對問題」、「學習的本質」等等。不是只是解釋內容,而是從課前文本就開始主動涉入&理解。素養「導航」,意味著不是一種標準答案,而是引導大家思考的方向
素養導航為核心的課程設計
  1. 課前作業與閱讀教材
  2. 課堂前測
  3. 概念釐清
  4. 課堂應用活動
  5. 課堂後測
前測會出的題目是必須把reading讀透才能答得好。
什麼是問對問題?
當「排除了所有主要障礙,設定的目標就可以被達成」這包含了兩個部分,第一個是我們辨識出的障礙是可解決的,第二個是障礙解決緊扣著想要達成的目標。
不要急著解決問題,先問對問題(想想愛因斯坦怎麼運用他的60分鐘)
如果需要去動到限制條件,那代表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不要急著看到問題就馬上找解決方案」
「不要急著看到問題就馬上找解決方案」
「不要急著看到問題就馬上找解決方案」
每堂課最後會以一個大歷史的big question來作為思考習慣的應用練習。
分享這篇文章

做過的事都會成為養分

做過的工作

最近在網路上流行一個活動,列出十個曾做過的工作,其中只有一個是假的,請大家猜猜看是哪一個。我本來想要跟風也來寫十種,可是實在難以決定要放哪十種,乾脆就做成文字雲通通秀出來。

閱讀更多

分享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