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開了國際貿易的入門線上課程後,跟一些朋友交流過開課背後曾經想過的問題以及做過的功課,在此也和大家分享。請注意以下的優點或限制都是基於我的視角,基於開課動機、掌握資源、目標受眾的不同,我的限制很可能對你來說完全不是限制,而我沒有選擇的方式對你來說可能充滿機會。
接下來,就請跟著我一起重新走過開課的評估歷程吧。
好奇 | 探索 | 連結 | 無限
去年夏天開了國際貿易的入門線上課程後,跟一些朋友交流過開課背後曾經想過的問題以及做過的功課,在此也和大家分享。請注意以下的優點或限制都是基於我的視角,基於開課動機、掌握資源、目標受眾的不同,我的限制很可能對你來說完全不是限制,而我沒有選擇的方式對你來說可能充滿機會。
接下來,就請跟著我一起重新走過開課的評估歷程吧。
1. 看無用的資訊、
2. 看吊胃口的資訊,想繼續看下去就要花起碼上百塊美金訂閱,但網頁上給的有限資訊根本不足以讓我判斷是否值得花這個錢、
3. 換關鍵字重新搜尋,然後重複1和2。
..
也有想到透過朋友連結到該產業的人。儘管在星期天晚上打擾別人不是好主意,我還是那麼做了,而且打擾了以後很快發現在某個行業工作並不等同於對那個行業就會比較有研究。對許多人來說工作就只是工作罷了。
大家玩過夜市的套圈圈嗎?
首先,如果要套中想要的目標,圈圈必須比目標大。
例如圖中的小女孩想要眼前的粉紅色Doraemon玩具,當她拿著一個比目標大的圈圈向目標投出去後,會有至少兩種結果。
套中:圈圈把玩具完整的包在裡面
沒套中:圈圈跟玩具完全沒有交集
不論是業餘或專業的星座、命理、隨興編的測驗、有學術基礎並建立常模的心理測驗,都像是一個一個的圈圈。只是不具有信效度的測驗就像是超大的圈,很容易套中,但是會把很多不相干的內容也套進去,而具有信效度的測驗就像是很小的圈,需要花一番功夫才能套中——例如比較高的編制成本、較長的測驗時間、比較多的題目,並且對大量人施測做統計分析來建立供比對的常模——但套中的話不相干內容會大量減少,也更具有參考價值。
碩一下學期有門九學分的課,由一般生和在職班同學共同組成一支海外探險隊伍,在半年的時間裡,每週上課時間學習體驗教育、海外活動規劃、風險管理;課後及週末時間用來開會以及做各種體力及技能相關的訓練。我們班選定的主題是阿拉斯加峽灣獨木舟探險,經過了半年的辛苦準備,其中包括了從大鵬灣划船往返小琉球的兩天一夜跨越黑潮挑戰,在2006年6月下旬出發前往位於安哥拉治附近的威廉王子灣(Prince William Sound)。
課程使用的是雙人海洋舟,裡面滿載行李以及十天的糧食,加上每天至少連續划五個小時以上的長距離,操作起來一點也不輕鬆。我的划伴是在職班的一位五十多歲大哥,他擔任某上市公司高階主管,體力跟精神都相當好,面對挑戰沒問題,個性也非常和善好相處。十天的挑戰旅程航程裡我唯一受不了的只有一件事:
他非常熱愛攝影,常常看到美景就把槳一丟,說:「我在這邊拍張照好不好?」
想像一下,如果在高一的時候有機會跟 Adobe 首席 AI 設計師對談,今天的你會不會有什麼不同?
4月25日下午,佳達老師請到了他的好朋友陳翰申老師與我們分享。翰申老師曾在 Microsoft AI & Research 擔任 Senior UX Design Lead,及在 IBM 的 Watson 團隊擔任設計師,之後到 Google 帶領 Google Home 設計團隊,擁有相當豐富的 AI 產品及跨平台產品設計經驗。此外他也在帕森斯設計學院 BFA 課程教授「認知人工智慧界面」,並且在 Microsoft 內部人工智慧課程任教。目前在全世界最大的多媒體軟體公司 Adobe 擔任首席 AI 設計師。
這天的線上教室裡有來自台中女中、明道中學、北一女中的同學們。當被問到這個世代遇到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時,「所學的不足以面對未來」、「同溫層效應難以突破」、「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提升識讀能力」、「人是否會被AI取代」、「如何跨領域」等,都是同學們關心的議題。那麼AI在解決上述問題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